Cold air is coming, wear thicker clothes tomorrow.

小伙伴們,你們能看出來,上面的話錯在哪嗎?

Rime ice on trees creates unusual natural scenery in China's northernmost city, Mohe, Heilongjiang province. [Photo by Shao Tianli/For chinadaily.com.cn]

上面提到的cold air,小伙伴以為是“冷空氣”,看上去沒問題,cold是“冷”,air是“空氣”,所以cold air是“冷空氣”,堪稱完美!

但有時越是看上去非常對的中式英語套路,就越是不對的。

譬如,meter是“米”,line是“線”,meterline就是“米線”嗎?你們問過米線君贊同不認可他的這個英文名?

不少細心的同學或許會發現,在看英文天氣預報播報時,播報員說到冷空氣要來了,一般都會說:

The cold front is on the way.

冷空氣要到達具體的城市或者國家的時候可以說:

There's a cold front coming to China.

有一股冷空氣要來中國啦!

而cold air,一般是指空調等設施發出的“冷氣”,譬如大家可以說:

Keep the cold air from coming through windows.

不要讓冷氣從窗戶跑出去了。

因此,冷空氣的正確表達應該是:cold front。front是一個氣象學的名詞,表示 “冷暖氣流的交鋒”。

例句:

A cold front is bringing colder air and snow,you should wear more clothes tomorrow.

冷鋒過境,空氣變冷還下雪,明天你得多穿衣。

從此可以看出wear thicker clothes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式英語,正確的表達應該是 “wear more clothes”。

另外關于穿厚點,還有一個愈加地道的表達:bundle up(穿暖和些)。

例句:

Bundle up, it's freezing cold outside!

穿多一些,外面非常冷!

“天氣冷”的容易見到表達

說起“天氣冷”,cold front是一個比較“官方”的表達,一般在正式場所,譬如氣象預報中容易見到,老外平常說話極少會用,他們一般會說:

The temperature is dropping.

溫度要降低了。

It's getting colder.

天要冷了。

The wind is picking up.

要刮風了。

“冷”的多種表達

表達自己冷,小伙伴們是否只能說cold呢,詞到用時方恨少啊,其實表示“冷”有非常多種表達方法:

It's freezing/ chilly out there.

外面凍去世了。

The wind is bone-chilling.

真是寒風刺骨啊。

I'm frozen stiff.

我簡直凍僵了。

“取暖設施”的多種表達

這幾天這么冷,小伙伴們是否都分分鐘都想把自己裹成粽子外出?

在英文里大家問他們穿了多少件衣服,別說how many clothes,而要問:

How many layers are you wearing?

你今天穿了多少層?

除去衣服這一種御寒利器,heating和heater其實都是取暖設施,前者一般是像北方的供暖系統,而后者一般則是指買的取暖器(取暖扇)。

一直由于手腳冰涼而沒辦法入睡的小伙伴會購入電熱毯與暖手寶,電熱毯的英文是electrical blanket;暖手寶是electric hand warmer。

外出的話假如還穿得不夠暖,還能貼個暖孩子,暖孩子的英文并非warm baby...而是:body warm patch。

還有一個保溫技能與養生技能并存的利器:保溫瓶(thermos)。

天氣寒冷,小伙伴們必須要做好保暖工作呀!

(來源:佳英語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