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糾正一些錯誤的觀念,不是需要狂看英文資料,更不是需要一直引用Aristotle之類的(大概被當作cliche)。能想到什么用什么,我們的例子也好,其他人的也好,有沒知名度無所謂。
我在寫之前都會畫一個圖,提醒自己全方位考慮的幾個要點:溯源與剖析后果,定性與定量,方面與程度,與必要的限定。這幾個詞我覺得非常精髓的概括了多數的方向。
拿到題目,第一不要慌,拿起筆,大腦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一般是中文吧),重點是絕對不放過閃過腦海的任何一個思路,如此30秒之內你就了解自己內心的真實怎么看了,而且草稿紙上也會一塌糊涂的寫出一堆tip.如此還會愁素材嗎?All you have to do is to organize1
那就講解一下七個關鍵詞吧。
溯源:剖析statement的來源,為何會有這種想法,討論之前先要概念或re概念什么定義,statement中隱含的默認條件(assumption),一系列前statement的東西剖析后果:statement的指導意義,實質狀況,等等,這個不需要多說了吧必要的界定:issue的題目內涵之complexity是人所共知的,不是說隨隨意便就能一邊倒的論證某個position,有時不可以universally apply的東西要自己注意并且在文章里指出來,不然寫到一半會暈死的。
方面與程度:考慮從哪一個方面進行剖析,方面的劃分是conclusive還是not,要都想好。程度就是不可能舒舒服服的一個position寫到死沒法refute的地步,要考慮自己論述的coherent,不可以寫到一半自己把自己駁倒了,那還如何接著寫?。ㄐ睦镞叞l毛的典例)
定性與定量只是一個說法罷了,方面就是定型,程度就是定量。當然,構思和寫的過程中這兩點一直都有指導意義,所以單獨提出來。
主如果為了便捷全方位考慮,要有話說,而且要說得有理。一直注意這七點有幫助。
當然這是我為自己design的辦法,其他人的話要自己考慮一下之后再當地化咯。
還有那個想到什么寫什么的tip,不了解是否和大腦風暴不謀而合。想得太多而不落實總是會搞得非常心虛。寫下來就了解自己到底是如何覺得的。
必須要注意這一點,就是ETS設計的題目就是讓每一個人都有話說才行。所以你必然會有自己distinct的怎么看,例子,etc.而且,以大家的水平基本上都是有足足足夠的話說。認識到這一點會大大加大自信,重點是充分挖掘自己潛在(潛意識)的東西,埋著是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