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turned a little, so that he Could see her better; then he began to watch her, fascinated. 他微微轉身,以便能對她看得更了解一些;接著他就開始盯著她看,他被迷住了。
有人覺得:句中的 fascinated 是主語補語,請問為何不是狀語呢?
請問專家:形容詞作狀語與主補(主語補語)有什么區別是什么?怎么樣分辨?
這是同一種語言現象,被兩種不一樣的語法體系進行不同剖析所產生的結果,即:同一個形容詞(短語),有兩種不一樣的句子成分劃分。所以說,形容詞作狀語與主補(主語補語),沒不同,也無需分辨。
具體說,就是形容詞(短語)附著在句子上,但不是句子的謂語成分。因為一個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語 + 謂語”兩大多數組成。這個附著在句子上的形容詞(短語)具體跟主語關系密切,還是跟謂語關系密切的問題。在過去,大家過分重視主語有哪些用途,有些語法流派覺得這個形容詞(短語)跟主語關系密切,所以就認定它是“主語補足語”。伴隨大家對語言的進一步認識,語法家們更重視謂語有哪些用途,覺得這個形容詞(短語)跟謂語的關系愈加密切,所以,就認定它是修飾謂語的“狀語”。
下面大家剖析一個句子,看看斜體部分作補語,還是狀語?哪個比較好?
They marriedyoung.
這句話是說:“他們年齡輕輕就結婚了。”該句中,形容詞young,在薄冰等語法書中覺得是主語補足語。
第一,young 跟主語和謂語都有肯定的關系。那樣,They married young. 所傳達的信息重心是“他們年輕”還是“結婚年輕”?若是前者,young 跟主語關系密切,看作主補未嘗不可。可是我感覺,句子表達的重點是后者,說明“結婚時間早,婚齡太小,早婚”。可以想見的是:Perhaps they are very old now, but they got married when they were quite young. 由此,把young看作狀語修飾謂語動詞married,表明結婚的時間,好像更為合理。
再說兩個定義:
complement 意為“補語”,來自于complete(完成,使其完整)。意思是說,complement表示“補充說明某個成分,比如主語或賓語”。
adverbial意為“狀語”,它跟adverb一脈相承,它的意思是“加大、強化和修飾動詞的”。 adverb 由add+verb構成,前綴ad-的意思是“增加,增強、強化、附著”,也就是說,“副詞”的主要用途是作狀語修飾動詞的,難怪有人也把狀語從句叫做“副詞從句”呢。
“主語補語”這個術語,時容易見到諸語法書和一些語法文章。到底那種情況才是主語補語,現在沒一個明確的界定,基本都是憑個人的感覺劃分這個成分,隨便性非常強。即使國內幾位大師張道真、薄冰和章振邦等,對此也是看法不一,莫衷一是。問題是它能否正確客觀地反映當代英語的語言現象?海外語法書關于“補語”的定義,外延太大。因此劃分的結果一般是,有人把表語成分看作是“主語補語”,把修飾動詞的狀語,也看作是“主語補語”。這種劃分與大家國內的英語語法體系不符,規則不同,對大家的英語教學和學習不利。
說到“表語”,英語叫做predicative。它跟系動詞連用,是謂語的組成部分之一。謂語,英語叫做predicate,表語(predicative)跟謂語(predicate)在拼寫上也十分接近。
我覺得,在現代英語中,表語和補語是兩個不一樣的成分。表語是系動詞之后的一個要緊成分,是必具性的,必不可少的。而補語則是“補充說明主語或賓語”的,是一個次要成分。
我感覺,應打造一個新的語法體系,把“補語”的外延僅限于“賓補”,被動句中,賓語充當了主語時,原來的賓補才變成“主補”,沒其他性質的“補語”。關于句子成分的劃分與句子成分的名字問題,依據語言進步和現實需要,應該刪繁就簡。“主語補語”這個說法,在復合賓語結構中,只有當句子是被動語態時,“賓語補足語”才變成“主語補足語”,比如:
Yuan Longping is called a farmer. 袁隆平被叫做農民。
(farmer由主動語態的“賓補”變成“主補”,下同。)
He was made monitor of our class. 他被選為大家班的班長。
His death was kept a secret for a long time. 他的過世被長期保密。
The door was pushed open. 門被推開了。
He was caught cheating in the exam. 他考試作弊被當場識破。
The house was found broken in. 有人發現這所房屋讓人破門而入。
其他狀況下,“主語補語”這個說法,建議盡可能不予使用。
“主語補語”是一個很模糊的定義。倘若某個成分是說明或補充主語的,那樣就能看作是“主語補語”。根據這個概念,表語、作狀語或定語的目前分詞、過去分詞、與形容詞、介詞短語等,只須是“補充、說明主語的成分”的,都可以劃到“主語補語”中去,那樣,句子成分豈不亂了套。根據“主語補語”的理論和概念,那樣,下面斜體部分都可以是“主語補語”,能行得通嗎?
1. Mary sat over therereading a newspaper. 瑪麗坐在那兒讀報紙。
2. Tom was smiling all the time,satisfied with his result of the final examination. 湯姆一直在微笑,是對期末考試結果非常認可吧。
3.Living in the country, they have few amu百度競價推廣ents. 由于住在農村,他們沒什么娛樂活動。
4.Given more time and money, we would have done the work better. 假如給予更多的時間和錢的話,大家會把工作做得更好。
5. She sat there,silent all the time. 她坐在那兒,一直一言不發。
6. The little girl, with her mother away from home, felt very lonely. 那個女生因媽媽不在家,感到非常孤獨。
7. The young man,tired of working for others, is determined to start his own firm.
8. There are many people on the platformwaiting for the train.
事實上,以上句子中,1-6句斜體部分應視為作狀語,修飾謂語動詞。7-8句的斜體部分作定語,分別修飾man 和people。
下面舉幾個形容詞放在句末作狀語的狀況:
人教版英語新課標必學一第1單元中,有如此一個句子:Your friend comes to school very upset. 大伙可能想了解,very upset 在句中起什么用途?
upset 在句中到底作何成分呢?我覺得:從整個句子來看,Your friend 是主語部分,comes to school是謂語部分,very upset是形容詞短語放在句末作狀語,修飾謂語comes,表示上學時的心情。英語中,形容詞也可以置于句子末尾作狀語,對謂語動詞起補充、修飾用途,作“隨著”,“方法”或“結果”等狀語。又如:
He got marriedvery young.他非常年輕就結了婚。(說明結婚時的狀況)
The hare was caughtalive. 兔子被活捉了。(表示被捉時的情況或方法)
The dog fell downdead.那只狗倒下去世了。(表示結果)
He went to bedcold and hungry. 他又冷又餓地上床睡了。(表示方法或隨著)
The child was lying in bedawake. 孩子醒著躺在床上。(表示方法或隨著)
He spent the entire journeyasleep. 他在睡覺的狀況下度過了整個旅程。(表示方法或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