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said that its Kepler spacecraft has spotted1 Earth's bigger, older cousin: the first nearly Earth-size planet to be found in the habitable zone of a star similar to our own.
美國太空總署(NASA)宣布,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fā)現了地球的大表哥,這也是首顆在宜居帶發(fā)現的最接近地球大小的行星。
宜居帶也叫合適居住帶,可以用英文habitable zone /Goldilocks zone表示,其實就是指恒星距離適中,水能以液態(tài)形式存在、溫度適中的地區(qū)。habitable 表示合適居住的,如適居行星 (habitable planet )。
NASA發(fā)現的這顆系外行星(exoplanet)代號為Kepler-452b,坐落于距離地球1400光年(14-hundred light-years )的天鵝座( constellation2 Cygnus)方向,體積只比地球大60%,年齡大約在60億歲,比太陽大15億歲。NASA宇航員稱,這是現在為止他們發(fā)現的最接近地球的孿生星球(the closest twin to Earth)或者說地球2.0(the Earth 2.0)。
Kepler-452b像地球一樣圍繞類太陽恒星(sun-like star)運轉,公轉周期為385個地球日。該行星可能有合適生命存在的液態(tài)水。但現在還沒證據證明該行星存在生命。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于2009年發(fā)射升空,旨在采集和傳輸潛在類地行星(Earth-like planet)的數據。距今為止,開普勒已經確認了超越1000顆像地球那樣繞恒星運行的行星與3000余顆候選行星。